2022年莆田市博物館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展覽展示、研究保護、宣傳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務功能,擦亮特色、紅色、靚色博物館三張名片,推動莆田市文博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2022年工作總結
(一)聚焦落實落細,黨建引領更加顯著
1.規范支部建設。每月集中一天召集黨員干部們召開主題黨日活動,主題黨日活動的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同時,組織黨員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改革開放簡史》《社會主義發展簡史》《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簡史》《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在福建足跡》《黨的二十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二十大黨章修正案學習問答》《黨的二十大文件匯編》等。落實支部書記上黨課活動,主題涵蓋《跟著習總書記學黨史:從遵義會議看歷史昭示—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有感》《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 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粒扣子”》《加強意識形態能力建設》等,為黨員干部解讀歷史、“兩個確立”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決定性意義、強調從嚴從實加強教育管理監督,引導黨員干部對黨忠誠老實,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廉潔從政,把牢固意識形態底線,使黨建工作更好地融入博物館發發展、黨員需求和群眾關切。
2.凝聚黨員力量。以黨建為引領,推動精神文明創建、學雷鋒志愿服務,凝聚黨員干部奮進力量。一是志愿服務有力量。成立“黨員先鋒崗”,黨員干部在展廳、莆陽書房開展掛牌服務,為群眾進行志愿講解、參觀引導、防控宣傳、便民服務等;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成立創城黨員督察隊,每日對館區環境整治督查整改,引導群眾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形成創城工作中堅力量;組織黨員走進秀嶼區東嶠下新小學(霞東香江希望小學),開展“弘揚雷鋒精神 深化文明實踐”主題活動,推出《永遠的旗幟》主題圖片展、開展百福雕版氤春色體驗活動等,將博物館搬到校門口,引導和激勵青少年學生走進紅色歷史,感悟“?!蔽幕詈駜群?,感受博物館的力量。二是鄉村振興有擔當。組織黨員前往“機關+農村”結對共建村——仙游縣鐘山鎮南興村,開展“我在鄉間有畝田”黨員志愿活動,現場舉行“我在鄉間有畝田”簽約儀式,黨員認籌認種1.1畝拋荒土地,以出資委托代耕代種的方式參與糧食生產,推動拋荒耕地復耕復種,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助力鄉村振興。
(二)聚焦主題主線,陳列展覽精彩紛呈
聚焦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主題主線,推出《喜迎黨的二十大——福建首屆書法臨帖作品展》《民族脊梁——莆田市政協喜迎黨的二十大書畫展》《“涵養好家風 清風潤莆田”書法美術作品展等書畫作品展》《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守初心 筑黨性 傳家風新時代廉潔文化檔案文獻展》和回顧中國共產黨光輝建黨建軍歷史的《百年回望 紅心向黨專題展》《強軍偉業 光輝歷程圖片展》,聚焦生動闡釋和廣泛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出《福建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習近平用典”主題書法展》。同時,《雅蘊青風 瓷逸幽藍——福建民俗博物館藏青花瓷展》《古冢記憶—西夏陵出土文物展》,展現明清兩代青花瓷獨特風韻,共享具有地域特色的西夏文化的。深度挖掘本館館藏文物,推出《巧奪天工 雕繪華章——莆田木雕藝術精品展》原創展覽,通過木雕作品,傳遞莆田木雕的獨特魅力。
(三)聚焦出彩出新,社會教育再創佳績
1.選準角度。在博物館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端午節、國慶節、冬至等重要節假日,舉辦內容豐富、出新出彩的社教活動,融入互動內容,讓廣大市民,特別是青少年兒童,親身參與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運用網站、公眾號等載體,推出云展覽、云課堂,發布與館藏主題相結合的有聲讀物,吸引更多不同年齡層的人云享博物館文化。
2.拓展廣度。讓館校合作強起來。組織相關學校的學生到博物館參與博物館志愿服務活動。以“中國時間我來說”為主題,聯合城廂太平小學,舉辦2022年第五屆小小講解員比賽,全新解讀二十四節氣,在莆田市博物館微信平臺播出28期。讓線上課堂優起來。根據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莆博微課堂選取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的內容,通過“講解+圖文注解”形式講述成語故事、黨史故事等眾多紅色歷史小知識,進一步發揮微課堂的知識補充作用,受到群眾和師生的一致好評。讓文創產品走出來。參加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多位自媒體博主前來莆田博物館展區直播介紹莆田特色文創產品,莆甜甜手辦、紅團文化香爐圈粉無數,不少觀眾通過文創產品希望實地了解莆田文化底蘊。
(四)聚焦有力有效,文物保護多點突破
1.多渠道征集收藏。積極推進2022年度莆田市博物館文物征集暨免費鑒寶活動,完成征集文物歸檔、合同簽訂事宜。
2.多形式預防保護。邀請專家對莆田市博物館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項目實施方案(二期)進行論證,根據專家建議進行方案修改提升。推進文物修復工作。組織保管部人員對館藏需修復文物進行梳理,挑選一批破損文物進行修復,已完成文物修復的前期準備工作。
3.多維度守護安全。安全保衛有力有序。建立健全火災應急預案、臺風應急預案、突發事件、防洪防澇、反恐防暴等制度規程,提高應對火災、臺風、洪澇、突發事件及公共安全事件等緊急情況的應對處理能力。會同消防部門開展全面消防安全檢查,及時消除隱患,保障博物館開放工作順利推進。經常性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和消防演練,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提高保護自救能力。疫情防控從嚴從緊。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從嚴從緊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結合網站、微信、LED屏等,宣傳普及疫情防控知識,有效引導觀眾正確認識、理性對待疫情,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和保護能力。開放期間嚴格落實,及時落實本地疫情防控部門最新通告和主管部門相關要求,扎實抓好入館參觀“四查一測一掃’查驗式管理,增派專人督查戴口罩、健康碼、行程卡,核酸證明查驗,體溫測量,場所碼登記以及“一米線”遵守等情況。充實配備防護用品,規范做好場館通風、公用設施設備清潔消毒等常態化管理。郭家林第二次出征,赴象坂村駐守點負責卡口管控巡查和網格化值班等工作,為疫情防控貢獻文博力量。
二、重點亮點工作
一年來,我們以優質的展覽內容、豐富的教育活動、創新的品牌宣傳、開放的文物保護、扎實的防疫安保等全方位的工作,精心組織實施、周密部署安排,形成“線上+線下”“保護+利用”融合推進的公共服務效能。全年累計引進、舉辦展覽共15場;接待接待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專家學者和各類團體90余批次,舉辦社教活動35場,接待觀眾31.8萬人次,彰顯博物館的力量。
(一)著力推進線上課堂。云品博物館文化。搶占信息網絡主陣地,利用莆田市博物館網站、微信公眾號打造“云課堂”,推出“莆博微課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獎知識問答”等系列活動,打造永不打烊的博物館。年初疫情防控閉館期間,推出“云逛莆博”專題,介紹館藏精品文物,同步開啟“線上精品廳知識問答”,觀眾足不出戶品味博物館文化的無限魅力。云享視聽盛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以二十四節氣作為時間倒數盛大開幕,驚艷全球。受此啟發,2022年第五屆小小講解員比賽推陳出新,以“中國時間我來說”為主題,全新解讀二十四節氣,用一個月時間在莆田市博物館微信平臺連推28期。線上比賽突破在博物館比賽的場地限制,依托多媒體設備、道具、實物等形式,小小講解員將二十四節氣中蘊含的民族智慧、詩詞歌賦、人生哲理、諺語俗話等娓娓道來,輔之以食物(如湯圓)制作、親子互動等環節,使講解活動更具知識性、趣味性和體驗性,讓靜態知識“活”起來,為公眾帶來一場別樣的文博視聽盛宴。云賞館藏精品。精選105件館藏精品文物進行二度創作,推進展陳與互聯網展示傳播項目,利用增強現實技術,實現館藏文物精品數字化交互體驗,構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博物館傳播體系。
(二)著力推進夜間開放。7月起開放博物館歷史廳夜場,開放時間每周六18:30至21:30。為公眾打造除電影院、酒吧、KTV等熱鬧的娛樂消費場所外,夜間參觀游覽、消暑納涼、學習知識的靜謐之地,進一步滿足公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升級,著力服務教育“雙減”,博物館成為人們夜生活的新地標。
(三)著力推進活化利用。以“莆陽開春”活動為抓手,實施古譙樓文物保護、消防提升和夜景亮化工程,創作《狀元游街》《古城鼓韻》等文旅體驗項目,舉辦莆仙戲曲、說唱、講古駐場等演藝活動。豐富莆陽書房運營業態,植入文創展銷區、水吧、輕食等多功能業態,增加市圖書館文獻信息查詢、圖書通借通還、圖書閱覽等服務內容,推動全民閱讀。
總之,2022年我館工作取得新成績,在2020年躋身國家二級館,2021年榮膺市級、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省級第二批黨史學習教育參觀學習點基礎上,今年又被省委宣傳部和省文旅聯合授予省級“強國復興有我”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學習體驗點。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博物館高質量發展有待突破。以信息化、數字化為核心的智慧博物館有待進一步突破。二是博物館高端人才缺乏。如文創產品開發、文物修復等人才缺乏,無法適應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要求。
莆田市博物館
2022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