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7月11日,福建醫科大學“莆仙古韻,戲傳千古”實踐隊來到莆田市博物館,了解木蘭陂建造歷史,探尋莆仙戲傳承發展史,遵古尋新,積極開展非遺保護實踐活動。
在《莆田歷史文化陳列》展廳,跟隨著講解員繪聲繪色的講解,實踐隊隊員了解到木蘭陂三次建陂史以及錢四娘、林從世、李宏、馮智日等人前赴后繼,最終修成中國五大古陂之一的木蘭陂,造福興化平原。
在《莆田民俗文化陳列》展廳,實踐隊各隊員探尋莆仙戲的發展歷史,十音八樂的特色配樂以及莆仙戲服飾、道具、劇目的守正創新等。在講解員一句“莆仙戲,哪怕臺下空無一人,也要繼續表演,演給那些為莆田歷史發展做出偉大貢獻的先驅們”話語中,實踐隊員們領悟到了可貴的工匠精神與文化傳承精神,同時,大家懂得了我們可以通過創新的方式,“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為更多年輕人接受和喜愛。
在一次次走訪與學習中,福建醫科大學“莆仙古韻,戲傳千古”三下鄉實踐隊逐漸深入解鎖“媽祖故里 靈秀莆田”的精神內核,增進對本土非遺文化的了解,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