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莆田市博物館突破傳統形態,以“博物館奇妙夜”為核心,以多元創新解鎖大眾文化新體驗,打造一場跨越古今的文化盛宴。每當暮色降臨,博物館的燈光次第亮起,這座承載千年歷史的殿堂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從沉浸式夜游到科技互動體驗,從童聲講解到藝術創作,博物館已悄然打破傳統邊界、突破靜態陳列,以創新姿態深度打開傳統文化,讓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在夏夜,從歷史的旁觀者轉變為文化的參與者,感受別樣的文化魅力。讓我們共同回顧這場持續整個暑期的文化狂歡。
出圈:從博物館到城市文化客廳
夏夜新音:打造城市會客廳。博物館大平臺變身城市會客廳,“夏夜音浪”市集集合了多家本土文創品牌、數十場主題音樂會。夏夜音樂演出、非遺手作體驗、莆田美食共享、精釀啤酒品鑒等特色活動,成功塑造了“文化夜經濟”的示范案例,讓博物館成為市民夏夜休閑的首選地。
古韻新聲:打響莆田狀元品牌。狀元文化是莆田一張熠熠生輝的文化名片。每晚,在綬溪公園的狀元閣,“狀元樓上爭狀元”古裝音樂火熱上演,帶領觀眾探尋莆田狀元文化魅力。作為狀元之鄉,莆田利用狀元閣常態化舉辦古裝音樂季,引入演藝新業態,打造狀元IP,推出100場演出。活動創意十足,構架多形態的沉浸式體驗矩陣,疊加莆博夜游高人氣,把狀元文化轉化為可觸摸、可參與、可傳承的新場景、新業態,為莆田文旅經濟吹來一陣清新怡人的晚風,一張具有莆田特色的夜間經濟新名片正在形成。
出彩:從薪火相傳到在地文化認同
薪火相傳:小小講解員展現文化傳承新力量。經過專業培訓,來自莆田第二實驗小學暑期志愿“博物館講解員”在博物館閃亮登場。這些8-12歲的小小講解員用稚嫩卻專業的解說,為觀眾講解展覽內容,分享他們對展覽的理解和感悟。“童眼+童言”解讀莆田歷史民俗文化,為游客提供新鮮獨特的體驗,感受傳統文化的活力。
小小講解員的參與,不僅為博物館注入新鮮活力,而且吸引更多家庭和青少年群體關注莆田歷史文化。孩子們充滿童趣的講解方式,更是為游客提供更親切和生動的參觀體驗,增強博物館的吸引力。通過志愿講解,不僅培養了一批熱愛莆田歷史民俗文化的小小講解員,而且為博物館的文化傳播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
筆墨生輝:主題書畫展詮釋在地文化認同。“博物館里說中國·何以莆田——城廂區第一實驗小學第二屆師生莆田歷史文化主題書畫展”匯集了城廂一小師生創作的百余幅作品。這些作品以莆田文化為創作素材,雖然筆觸尚顯稚嫩,但每幅作品都凝聚孩子們對家鄉文化的熱愛與探索。
這個暑假,城廂一小的同學們也不甘落后,他們分批走進博物館,開展系列研學活動。書畫創作、文創作品DIY、莆田美食制作、手工體驗等項目輪番上陣,同學們在解說、創作中觸摸文化根脈,多維度感知莆田文化的深厚底蘊。
出新:從尋寶打卡到科技賦能
尋寶打卡:重塑夜場活動新體驗。作為今夏主打項目,“見寶”打卡活動徹底重塑公眾的博物館新體驗。每天夜間延長開放至21:30的特別安排,讓市民得以在涼爽的夜晚暢游歷史文化海洋。市民朋友化身尋寶獵人,在璀璨燈光與歷史回響中,開啟一場獨一無二的夜間探索之旅,真正實現“讓文物活起來”的文化愿景。
科技賦能:重構觀展升級新需求。今年暑假,中國首個國風深海主題VR沉浸式體驗展《深海奇遇》在5號展廳強勢入駐,為莆田市民及廣大游客提供一個更加豐富、多元的文化體驗空間。展廳里,市民朋友戴上VR設備,瞬間“潛入”亦幻亦真的現實版的海洋童話秘境。孩子們興奮地穿梭其中,或與《海錯圖》中的魚群游弋,或同《山海經》里的神話形象互動,發出陣陣驚嘆;家長們也樂此不彼,沉浸在這奇妙的深海世界里,感受著華夏文明深邃的海洋情懷。VR展的引入,為觀眾打造沉浸式觀展體驗,將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轉化為可感、可親、可參與的日常生活體驗,推動博物館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延伸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
2025暑期活動季,莆田市博物館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夜間開放每日客流量更是從原來的500余人飆升至2000余人。數據背后,是我們對“博物館作為城市文化名片”定位的深入實踐。未來,我們將繼續深耕文博資源,探索更多沉浸式體驗,拓展數字文化場景,加強館校合作,著力建好博物館這所大學校,讓博物館成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