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下午,莆田市博物館與荔城區黃石中心小學聯合舉辦“追尋紅色足跡 賡續莆陽薪火”主題研學活動。作為黃石中心小學“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莆田市博物館緊扣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重大主題,深入挖掘地方紅色資源,為師生及家長代表呈現了一場沉浸式、互動式的愛國主義教育盛宴。
小小講解員:童聲精彩講述,讓歷史記憶“活”起來
活動在黃石中心小學“小小講解員”的精彩講述中拉開帷幕。他們身姿挺拔、聲音鏗鏘,成為博物館歷史廳中一道亮眼的“紅色風景”。從新石器時代先民的篳路藍縷,到抵御外侮的英雄壯舉;從木蘭陂的水利智慧、“文獻名邦”的科甲昌盛,再到“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的人文精神……孩子們用真摯而堅定的語言,將莆田千年歷史脈絡娓娓道來,讓塵封的歲月重新煥發時代光芒。
參觀紅色展覽:齊誦愛國詩篇,讓奮斗激情“燃”起來
“我們愛莆田,愛它的荔枝紅、枇杷黃……我們愛祖國,愛它的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在《閩中洪流》紅色主題展廳,黃石中心小學師生代表整齊列隊、情緒飽滿,集體朗誦《從木蘭溪到山河長》,展廳中的歷史照片、實物陳列與深情朗誦、激昂澎湃交織,仿佛帶領大家重回那段烽火連天、壯懷激烈的歲月,深刻感受閩中兒女不屈不撓、英勇抗爭的革命精神,點燃心中愛國熱血與奮斗激情。
福燈手作體驗:傳承非遺技藝,讓傳統文化“動”起來
五福燈不僅是莆田傳統民俗文化的象征,寓意吉祥、團圓與希望,更承載著人民對和平的深切渴望。在文創空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五福燈手作活動激發同學們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市博物館林老師先講解燈盞的莆田民俗淵源與“福、祿、壽、喜、安”的吉祥寓意。在手作老師的指導下,穿線、固定、裝飾……孩子們在親手制作五福燈研學實踐中,體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內涵,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理解和平的珍貴與來之不易。傳統技藝與紅色精神相結合,讓非遺文化在親手實踐中傳遞延續,讓團結奮進、珍愛和平的價值理念深深植入孩子們的心田。
此次“追尋紅色足跡 賡續莆陽薪火”主題活動,是館校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的一次深度踐行,也是一次將紅色基因、地方文化和實踐教育融為一體的創新探索。通過“童聲講解+紅色朗誦+非遺手作”的多元形式,學生們不僅加深了對莆田抗戰史與革命傳統的認知,更在親身體驗中增強了對家鄉的認同與熱愛,激發銘記歷史、傳承薪火、立志報國的責任與使命感。
未來,莆田市博物館將繼續發揮平臺優勢,與更多學校攜手合作,推出內容充實、形式新穎的教育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在沉浸體驗中銘記歷史、在心手相傳中弘揚文化,讓紅色莆陽薪火不息、家國情懷永駐心間,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博物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