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親大人膝下:
不得手諭久矣。海外游子,懸念何如?又聞川戰復起,兵自增,而匪復猖!水深火熱之家鄉,父老之苦困也何堪?狼毒野心之列強!無故侵占我國土!二十一條之否認被拒絕,而租地期滿,又故意不肯交還!私位飽囊之政府,只知自爭地盤,擁數十萬之雄兵,無非殘殺同胞,熱血男兒何堪睹此?男也,雖不敢云以天下為己任,而拯父老出諸水火,爭國權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兒之有責!況男遠出留學,所學何為!決非一衣一食之自為計,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樂以自足,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能享安樂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視為終身之事業也!
男榮臻跪稟
六月三號
家書背景
這封書信,是1922年6月3日,聶榮臻在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寫給父親聶仕先和母親唐氏的。1919年,20歲的聶榮臻離開重慶,遠赴重洋,開始了勤工儉學的歲月。他先于1920年1月來到了法國馬賽,后于1921年11月到達比利時,進入沙洛瓦勞動大學學習,這封書信正是那時所寫。
拳拳愛國心,殷殷報國情。聶榮臻在這封書信中寫下了自己的初心。水深火熱的家鄉,列強侵占的國土,中飽私囊的政府,擁兵自重的軍閥……年輕的聶榮臻為國而痛、為民而哭,在書信中擲地有聲地發出了“拯父老出諸水火,爭國權以救危亡”的吶喊,這是錚錚男兒的誓言。
“遠出留學,所學何為?”聶榮臻在書信中以自問自答的形式,道出了一批同樣懷著救亡圖存理想的留學青年的心聲,“決非一衣一食之自為計,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樂以自足,而在四萬萬全胞之均能享安樂也!”。2000多年前,曾子留下“士不可以不弘毅”的諄諄教誨;1000多年前,詩人杜甫在茅屋破損之際,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喟嘆……彼時的聶榮臻,以四萬萬同胞的衣食安樂為己任,告訴世人:家國天下的理想,依然在中華民族的血脈當中綿延流淌。
1922年8月,聶榮臻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從此,他的一生,便在為國為民為共產主義奮斗中度過。從戎馬倥傯的革命年代,到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時代,聶榮臻為民族強盛殫精竭慮、孜孜以求。在負責領導國防科技事業時,他曾言:“搞不出‘兩彈’,我死不瞑目。”
“父親一生做了兩件事情:一是為新中國的創建貢獻了前半生;二是為新中國的建設,為我國科學技術,特別是國防科學技術的發展貢獻了后半生。”女兒聶力平淡樸實的話語道出了聶榮臻不平凡的一生。
1992年,按照聶榮臻的遺愿,他的部分骨灰被安放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革命烈士陵園,永遠注視著這片他曾奉獻了后半生的大漠戈壁,永遠陪伴著這些一起并肩戰斗的戰友。
“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視為終身之事業也!”聶榮臻用一生守護了自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