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暝①,搓丸子②,
卜③想吃,等復早④。
崽伢⑤愛吃丸子湯,
眏⑥來眏去天勿會光⑦。
這是一首吟唱冬至的莆仙方言童謠,其中的“暝”指的是夜晚,莆仙話把冬至前夜叫做冬至暝,把冬至當天早上叫做冬至早。莆田風俗,冬至暝一家人圍在一起搓湯圓,是過節時必不可缺少的環節。當晚要在家中先準備一個笠弧,如無大的笠弧用簸箕代替也可以。再擺上紅糖、生姜、柑橘、十雙新筷子、一枝“三春”等。其中,生姜象征 “旺盛”,紅糖意味“甜蜜”,十雙筷子代表“十全十美”。“三春”是用貼著兩個胖娃娃等彩紙制成的喜花,插在柑橘上,寓意大吉大利,財丁并發。搓湯圓時,除大都搓成丸狀外,還要捏一些象形物,如金元寶、碓、豬、雞、狗等。捏金元寶來祈求財源廣進,捏舂米工具碓和碓頭來祈求五谷豐登,捏豬、雞、狗等來祈求六畜興旺等等。若把搓好的湯圓壓扁就成了金錢餅,俗稱金錢粿,和金元寶一樣用來祈求財源茂盛。
湯圓搓好了,小孩子饞涎欲滴,巴不得立刻就下鍋煮來吃,莆田風俗卻是必須等天亮,也就是冬至早才吃湯圓。冬至暝是全年之中黑夜最長的一天,小孩子盼來盼去,卻怎么也盼不到天亮,只好乖乖睡覺去了,最愛喝的甜甜的丸子湯也只好等明天早上再喝了。于是就有了那句在莆田很著名的俗語——“愛吃丸子天勿會光(愛吃湯圓天不亮)。”童謠唱出了小孩子恨不得立馬吃到湯圓,又不得不等到第二天早上的既急切又無奈的心情。